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诸位,见字如面:
两年未见,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和曾经一样充满少年活力,身边是否也有良人相伴,忆往与大家一起探索的岁月,心里还是会泛起一丝温暖。
偶尔想起,别无他事。
我这点阅历也无太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即使偶有所得,也不过是生活中一点小道理,不值得写在书上。
随着年纪增长,越发觉得能坚持少年意气是件很难的事,能够不为利益坚持本心更难,或者说更了不起。
很多朋友,是我看着一点一点强大起来,运用学习知识武装自己,懂得越多,武艺便更强大,职业生涯也逐步向上,每念至此,内心由衷替大家高兴。
最近两年已经没有在更新技术相关的文章,并不是不想做一个知识产出官,我认为在掌握了基础原理后,以大家的悟性和思维,必然能有高屋建瓴般的创造。
从两年前开始,我便逐渐转移重心,着力于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对知识点的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学以致用,物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的发挥出这样东西的全部性能。
为此我严格认为,如果一个知识点,或者说一项技能,如果不能带来任何收益效果,就没必要去学习。
这里的效益不仅仅是物质上,包括生活便利性,精神舒适性等等。但是比如像一位每天996的程序员,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非洲野猪杂交培育方法,而且这个过程中还不能让他觉得到心里的满足感,那这是很没必要的。
从经济学中,我只能浅显的分享给大家领悟的一个小道理,知行合一。
经济学很大,按照之前我认为和坚持的学以致用,物用其极的学说,我主要还是想从证券市场捞钱和用一些显浅的微观经济学在生活决策中避坑。
举个小例子,一点点显浅的道理,比如证券市场就是一场巨大的游戏,里面有衙门,庄家,游资,散户。大家唯一的目标都是在里面赚钱,有人赚自然就有人亏,其中技术性或者说基本面的分析,这里没必要拿出来说道说道,没人能确保自己学习到的以及了解到的都是对的。
但是从中衍生一个道理,那就是你想到的,和你能做到的是两回事。这并不是在说自律,而是自我意识的对抗,当你的主观想法不被整个市场承认的时候,你能对自己保持几分信心呢?
好了这个话题不能多说,和本博客主题不合,被腾迅云小姐姐逮住的话又就要被审核删文了。
从心理学中,说实话我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无非就是我背下来那些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可是这些知识在书本一堆一堆的,不是我这种小卡拉米能贪天功说是自己领悟出来写在博客上,所以我重点推荐大家可以去了解学习【认知心理学】这个领域,像犯罪心理学我看了一点点就放弃了。
其实心理学更多的作用还是应用,这就和我之前认为的学说一样,心理学是一把很不错的剑,掌握了用起来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同时由点及面,从个体心理学延申到群体心理学,反过来能在证券市场中能帮个小忙。
回归到最后,我在两年前一篇生活经验中提起到,关于思考模式的问题。
我现在依然认为,或者说坚持认同以往的观点,不管什么事,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现在在此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再依附三个条件:
- 看透一件事的本质这个能力,前提在于自己有足够的认知,这里的知识面不单单指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等一个面,只有当你的认知面足够的大的时候,才能看事情更加透彻,想的更全面。打个比方:你掌握的认知是一片池塘,别人的做法行为就好比一条鱼,只有当你的认知足够的大的时候,才能一眼看透别人一件事做法背后的真实目的。
- 认知心理学里面讲过一个知识点,人的大脑只占人体的20%,但是却需要消耗摄入的80%的能量,从几千年开始,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避免用脑,这样节省下来的能量可以让自己生命基础得以延续。所以千年以来养成的习惯刻入基因,大家遇到问题都懒得去思考,这其实是要不得的,改变这个困局的方法也很简单,饿了吃饭,遇到问题多多想想。
- 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础上,我们看待问题可以再加一个思考条件,那就是目光放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在思考一件事背后的利益得失的时候,有些时候不可避免会受到大脑情绪的影响,避免感性思维,这个时候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来看待当前的困局,比如你从一年后,三年后来看待现在做的决策。亦或者对做出来的不同决策,分别推演出未来后续发展的可能。
说得再多,就有点说教的意味了,背离记录分享的初衷。
其实我一直很不喜欢说教,折断的骨头比言语说教更能让人学得会。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此生万事顺遂,春风得意。
Bye~